摄影发现中国 “十大景观”征稿启事

        今年5月,中国摄影家协会首次举办“‘摄影发现中国’最美山水、最美城镇推荐地”征集推选活动,经过一个月面向全国的征集,共收到有效推荐地3015个。经摄影、文化旅游、新闻媒体等领域专家学者推荐,结合网友投票结果,活动组委会最终选定了十大以摄影发现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并在全国、全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景点城镇。
因本次征集中既有风景名胜也有城镇乡村,有些风景名胜的名字在发展进程中慢慢变成了行政区域的名字,二者的界限变得有些模糊,而风景和城镇都是“景观”,甚至摄影创作从某种角度看也成为一种新“景观”。本书的名字“摄影发现中国——十大景观”由此得名。
        为了丰富本次征集的内容,现面向社会征集有关十大景观的“摄影的故事”及聚焦此地的照片。
        十大景观(按拼音排序):坝上、恩施、黄山、九寨沟、喀纳斯 婺源、雪乡、元阳梯田、张家界、周庄。

征稿细则

        摄影故事:紧紧围绕您在以上各个地方拍摄到的佳作,用图文讲述您与这个景点的渊源、创作过程、对所摄照片的感悟。故事要有细节、有情境、生动鲜活。
        聚焦拍摄地:画面中有摄影人在“十大景观”拍摄的工作场景照片。
        字数要求:600-1000字;图片要求:1-5幅,jpg格式,300dpi,长边不小于30cm。
        稿酬设置:入选作者将获得同名画册一本,300元/篇(含图文),同时可按中国摄影家协会个人入会细则规定累计积分。
        截稿时间: 2019年9月30日
        咨询电话:010-65121996

“摄影故事”案例1:

一张照片换来一套三居室

        1976 年 8月,于俊海接受了一项拍摄《承德日报》报史的工作,《承德日报》的前身是《冀热辽日报》,为了追寻它的足迹,他第一次从坝上穿过。那时的坝上数百里没有人烟,也没有路,但一路上的风光美景深深地吸引着于俊海:蓝天白云,风吹草低见牛羊,弯弯的羊肠子河静静的流淌,天然的白桦林色彩斑斓……这一切让他心旷神怡。由此,他产生了拍摄坝上这一专题的想法。当时摄影条件很差,一部80元买的海鸥4B型相机,几个公元牌黑白胶卷,就是他的全部家当。然而第一次拍摄,一切茫然,不知道怎么拍。但是于俊海并没有放弃,为了实现理想,他年复一年无数次的上坝,没有车就步行,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每天要走十几里路,住在老乡家的土炕上,吃着自己采来的蘑菇。一个人孤独的在坝上走着、寻找着大自然的美景。
        耕耘自有丰收日。终于在1988 年,他的一组黑白坝上风光作品《八月情歌》在全国第十五届摄影艺术展览中获得个人艺术风格铜牌奖,作品《牛与车》获文化部、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央电视台等六部委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农村摄影大奖赛”一等奖。从此引起了全国摄影界对“坝上”的关注,也带来了坝上摄影热潮。承德地委为他开了庆功会,并奖励他一套三居室的住宅,这在当时全国摄影界也是少有的荣誉。由此于俊海一发而不可收,还出版了两部以坝上为题材的摄影专集。

“摄影故事”案例2:


坝上人也成了摄影家

        张国臣,早期坝上宾馆经营者,人称张大胡子。他记得1992 年接待的第一个摄影人是季增老师,当时他开了一个小饭馆“大胡子饭店”。陈长芬、姜平、朱恩光、崔新华、李少白、于云天、谭明、王建军、孙成毅、王琛、牛犇东、胡培烈、张展、吴晓鹏等多次来坝上拍摄就住在他那里。除了大陆的摄影家,他记得彭铭淳带香港《中国旅游》杂志陈一年主编一行来坝上采风,回去后简庆福、连登 良、黄贵权,由新华社香港分社李平带队,多次来坝上拍摄。 澳门李公剑等也来拍过,香港吴其鸿带加拿大华人摄影协会、 新加坡张美寅带新加坡影艺研究会,马来西亚吴航生,台湾林浩然、张明芝带队都多次来坝上采风。与内地摄影家不同之处,他们主要拍小品。原来他的小饭馆 20 多平米,随着数码时代到来, 摄影人也多了,到现在已经是可以同时容纳 100 人就餐, 200 人住宿的酒店了。坝上现有宾馆度假村 100 多家,每年接待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上百万人次。摄影给当地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现在本地也有二三十人被摄影家带动拍照片了,他自己也拍,2009 年他还在香港、澳门做了个人影展“坝上人眼中的坝上”,展出了 50 多张照片。


晨光 张国臣 摄

聚焦拍摄地案例1:

        在中国第一个“摄影之乡”浙江省丽水市,“瓯江帆影”每年都能千上万摄影人的镜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摄影队伍迅速扩大,拥有着世界最多的摄影爱好者人群。


简庆福 摄

聚焦拍摄地案例2:

        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家和数以千计的摄影爱好者以及热爱摄影的游客来元阳梯田采风。


钟社泉 摄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