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土地与人民 铭刻时代与历史——“希望的田野”结脱贫硕果,绽影像之花

4月9日,“希望的田野”的生动画面和鲜活影像,在中国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中国国家博物馆舒展铺陈,气象万千。由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举办的“希望的田野——脱贫攻坚 共享小康全国摄影展”,通过集中呈现一批生动刻画脱贫历程、小康夙愿的优秀摄影作品,以真挚的情感、真实的写照、真诚的表达,热烈地向建党百年致敬。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合影。付锐 摄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胡孝汉,党组成员徐永军,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单威,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陆红实,中国摄协主席李舸,副主席柳军,顾问于健、罗更前,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彭文玲,分党组成员、副主席、副秘书长居杨,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厉夫波,以及中国文联机关各部室、各直属单位负责同志,中国摄协在京团体会员单位负责人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主持。

       开幕式还邀请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白晶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张国田、陈路,以及著名作家梁晓声等出席。他们有的是影展中表现的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有的是发挥摄影特长助力乡村扶贫工作的摄影人,有的是为影展中的作品撰写感言的作家代表。

铁凝宣布展览开幕。张双双 摄

       铁凝宣布展览开幕,并为展览撰写前言。

李前光在开幕式上讲话。陈黎明 摄

       李前光在开幕式上讲话。他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历经8年,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画上了句号,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世界文明演进史上矗立了又一座光耀古今的里程碑。摄影,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生动证明。这些珍贵的影像将在社会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的行进中弥足珍贵,随着时光流逝越发温暖和光彩。虽然它们无声,却可以真实地讲述昨天,也可以自豪地告诉未来。我们非常幸运,成为这个时代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亲历者,更是时代的见证者。

       李前光强调,希望的田野,我们努力了很多;希望的田野,我们期待了很久。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不断开拓更加美好的明天。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艺家。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用心用情用功抒写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谱写新时代“强起来”的新篇章!

李舸致辞。张双双 摄

       李舸在致辞中说,影像是“时间的琥珀”,情感与情节凝结在画面之中,载入国家民族的光辉史册;影像又是“时间的种子”,经由心灵累积传递,凝聚起直面现实的坚定信念。此次展览旨在以影像彰显精神力量,深情讴歌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征程波澜壮阔,初心历久弥坚。广大摄影工作者必将满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热爱,自觉肩负培根铸魂、凝心聚力的历史使命,在希望的田野上倾情深耕,主动作为,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为时代存照、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单威致辞。付锐 摄

       单威在致辞中表示,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为了真实记录这一伟大历程的奋斗过程,广大摄影工作者深入一线,全心投入,倾情抒写,用影像带给我们震撼,带给我们感动,带给我们希望。“希望的田野——脱贫攻坚 共享小康全国摄影展”,用不同时期摄影家镜头中的作品,向广大观众展现这一激动人心、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理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生动记录脱贫攻坚战这一伟大历史实践,在中国文联党组正确领导下,中国摄协团结带领全国摄影工作者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脱贫攻坚一线,扎根人民、潜心创作,把镜头对准脱贫攻坚主战场主力军,记录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创举,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史诗成就。摄影人不畏严寒酷暑,不惧山高路远,用色彩还原脱贫地区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用镜头聚焦基层干部攻坚克难、倾力奉献的生动画面;用光影见证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追梦圆梦、憧憬未来的幸福瞬间,为民族奋进留下了炽热而厚重的记忆,在这一史诗成就中展现出了光荣的责任与担当。

铁凝和白晶莹在展览作品前合影。陈黎明 摄

       本次展览恰逢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相交的重要时刻,共展出不同时期近150名摄影家的近180幅作品。参展作品均是多年来全国广大摄影人和基层一线扶贫干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及亲身参与扶贫助困具体工作中所拍摄的。展览共分为“攻坚”与“圆梦”两个部分,包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异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等内容,兼顾不同民族、地域、群体的广泛性。通过新旧照片对比的方式,着重突出黄文秀、白晶莹等奋战在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以及十八洞村、闽宁镇、悬崖村等被广泛关注的脱贫攻坚区域,彰显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李屹(右三)、李前光(左三)、徐永军(左一)、单威(左二)、李舸(右一)、郑更生(右二)等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观看展览。陈黎明 摄

领导和嘉宾在作品前合影。张双双 摄

       展览设计力图实现多元化、多维度的视觉呈现,更好地促进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融合。展厅设计了金黄的麦田实景,脱贫攻坚口号镜面廊道、透空栏栅式摄影展墙和832个脱贫县的竹简造型墙等,既丰富了空间层次,又增强了展览的表现力。展览同时加入了动静结合的互动元素,将观众现场沉浸式体验互动与线上全媒体传播相结合,通过纪录片《出山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美兴镇甘家沟村扶贫书记张飞的视频等,生动反映地区扶贫工作内容。展览还增加了脱贫攻坚数据统计多媒体互动项目,便于观众直观了解脱贫攻坚战在收入、就业、医疗、教育、居住等方面的巨大成果。

展览自启动以来,主办方通过多个平台、多种渠道进行征稿,得到了广大摄影工作者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一是依托中国文联、中国摄协主办“影像扶贫”工程、历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等,从中挑选展览照片。二是向摄协各团体会员、各大报刊社、各大型网络新媒体平台、知名摄影家等定向征集脱贫攻坚主题作品,并且选派、邀请当地优秀摄影师专门赴习近平总书记曾考察过的贫困地区进行影像回访记录。三是从2020年1月1日至5月中旬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脱贫攻坚优秀作品,共征集到作品3万余幅/组,组织专家评选出优秀作品向大展组委会推荐。四是联合字节跳动公益、今日头条等平台发起“脸庞见证脱贫”图片征集活动,得到热烈的响应。在此基础上,又汇集其他征集活动中获得的图片,从中精选出部分作品,组成温暖的面孔墙在展览中进行别样呈现。

本次展览展场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南1、南2展厅,观众可在现场直观感受图像酝酿的芬芳,也可通过由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策划制作的“希望的田野——脱贫攻坚 共享小康全国摄影展”360°全景展厅体味新时代的温暖和美好。

展览现场。徐晓刚 摄

展览现场。张双双 摄

观众在脱贫攻坚主题图书展台前翻阅图书。张双双 摄

文字:方妍

摄影:张双双、陈黎明、付锐、徐晓刚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