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看见自己:一个摄影人的光影流年》出版

这是一本成长手记,带你重温一位资深新闻摄影记者、编辑、策展人的蜕变之路。

这也是一部摄影实战指南,你可以从中汲取作者的拍摄经验,共享他关于摄影标准、拍照伦理、策展思路以及影像生活等的诸多思考。从中吸收摄影创作营养的同时,得以触摸他们那一代人共同走过的岁月。

这更是一部新闻摄影史,摄影师用镜头聚焦时代、定格历史,我们得以一窥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珍贵瞬间。

李舸、陈小波、于文国作序推荐,刘宇新书《看见自己:一个摄影人的光影流年》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者:刘 宇 版次:2024 年 4 月第 1 版定价:98.00 元

我要感谢摄影,是它把我带到了更远的地方,让我见到了不同的风景,也体味到世间百态。它打开了另一扇观看世界的窗子,使我有机会将一去不复返的日子定格;它也是一面让我反观自己内心的镜子,在记录别人的同时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摄影记者奔命如蚁、紧张劳顿,往往失望多于喜悦。他们奔波,但可以在世界的某一拐角处遇见不同的阳光;他们劳顿,但可以珍藏路上遇见的每一张笑脸;他们疲惫,但能够置身重大事件的时间和空间交汇点,去见证和记录这个世界的不同侧面——做一名摄影人实在艰辛而又幸福。

——刘宇

名家推荐

摄影人的创作一定是跟他的思想情感和人生阅历一致的,在这本书中刘宇没有将以往拍摄的照片简单堆砌,而是将时代背景和个人体验结合起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摄影人的成长故事。读者不仅可以从中吸收摄影创作的营养,也可以触摸他和他们那一代人共同走过的岁月。

他们曾是工人、农民、士兵、学生……中国的改革开放改变了每个人的人生轨迹,让他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摄影记者。从那时起,他们的创作也与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每个人的时光细如溪流,汇聚起来浩瀚如海。

如今,他们多数已经年过花甲,陆续退出了工作岗位,也终于有了难得的闲暇时间。刘宇用这本书交上了一份用时间积累的生命厚度完成的期末考试答卷,我也希望更多的老摄影家在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之余,梳理以往的作品,总结拍摄的经验,分享人生的感悟。这不仅是个人经历的回望,同时也将成为记录中国社会进程和摄影发展的珍贵文献。——李舸

刘宇,你说你最喜欢美国报人普利策说的一句话:假如国家是一只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上的瞭望者,他要注意来往的船只,注视地平线上出现的任何值得注意的小事。你一直是我们身边不声不响的“瞭望者”。你坚持:记者的职业荣誉在于深刻关注和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摄影记者永远是站在照相机背后的人。你不喜欢成为大家瞩目的中心,但你的信念和热忱早已镌刻进你那些冥想和平、爱与诚实的画面中。——陈小波

我在想,沉甸甸的履历,镌刻的绝不仅仅是汗水和泪水,它同时也丰富、历练和成就了一位优秀摄影家感知世界、理解人生、判断进程、锤炼精品的前提和能力。2014 年,他调任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一职,我曾以为,至少在职期间他不会有时间拿相机了。但是,一年后,他利用上下班乘坐地铁的时间抓拍的新闻纪实专题摄影作品《4号线》问世。在这个专题中,受众见证了摄影家融入生活、解读社会、记录历史的思想深度与大爱情怀。作品一经发表,便立即引起了热评。

曾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对于刘宇而言,积生命之高度和厚度,进而赢得作品之长度。这是境界,是审美,更是幸福。——于文国

作者简介

刘宇,1959年生于北京。1983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进入新华社,曾任新华社摄影部、伦敦分社和华盛顿分社摄影记者,摄影部中央新闻采访室副主任、采访中心副主任、社会新闻采访室主任、国际照片编辑室主任。1996年晋升高级记者。2014年8月,调任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还先后担任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理事长、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及纪实摄影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等,现任中国工业摄影协会副主席。曾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新华社十佳记者”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所拍摄的作品曾四次获得“中国新闻奖”,连续三届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金奖、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金奖等。担任众多展览的策展人和摄影大展的评委。曾出版《我怕将来会忘记》,《武汉66天》,《目击世纪末热点战争》(合著),《人间光亮》(合著)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